展望未來4年,台灣的下一步怎麼走?

新政府在美中兩強競逐中,要面對如何迴避戰爭風險的安全策略挑戰,賴清德政府既須維護台灣的主權,亦須為台灣2,350萬人民謀取實質的利益和福祉。
Picture of Caroline Fried
費凱琳

亞堅會代理研究主任

賴清德將於5月就任台灣下一屆總統,但他的總統之位,遠比現任總統蔡英文弱勢。

現任副總統的賴清德一如選前民調預測,於總統大選中擊敗其他兩位候選人。然而他所領導的民進黨,在立委席次上不僅未過國會半數,也少於在野的國民黨。面對台灣日益嚴峻的各項挑戰,新政府必須提出明智、務實的公共政策,以確保台灣主導自己未來的能力。

新立院兩大政黨皆不過半的局面,引發台灣社會對未來4年可能陷入政治僵局的焦慮,而朝小野大的情況,亦透露出賴清德政府即將面臨的施政困境。這會讓賴清德政府的政策制定與蔡英文過去的8年截然不同。

民進黨在過去8年中推動年金改革、同性婚姻合法化,並藉由拉近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美國和其他西方夥伴的關係,來實現貿易和投資多元化,以降低對於中國的依賴。這些政策招致不少民怨,導致過去幾年間,民進黨數次在地方選舉中敗北,讓國民黨贏得壓倒性勝利,例如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綁公投。而2022年,國民黨候選人更在22個縣市長選舉中囊括14個縣市,還比民進黨多贏得了90個縣市議員席次。

蔡英文任內,民進黨在影響年輕選民的關鍵政策議題上,並未提出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對於年輕人來說,在台北和其他大城市置產依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此外,除了高度成長的科技業外,一般民眾的薪資成長仍停滯不前,社會大眾對財富不均日益加劇的狀況十分擔憂。年輕選民不認為國民黨或民進黨能夠提出回應他們關注議題的好對策,結果紛紛湧向由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領導的台灣民眾黨。

總體而言,台灣選民希望的是良好的治理,並保有台灣的自主權。台灣民眾關心可以如何增加再生能源利用,以實現均衡的能源供應;也擔心需要照護的老年人口增加、出生率卻持續下降的超高齡社會危機。此外,台灣除了半導體產業外,亟需創新的經濟成長引擎。隨著美中關係惡化,台灣政府更需持續阻止台海發生戰爭。

支持維持兩岸現狀——不宣布台灣正式獨立、不尋求與中國統一、不接受北京強制加諸香港的「一國兩制」方案,這樣的民意在台灣日漸鞏固。新政府在美中兩強競逐中,要面對如何迴避戰爭風險的安全策略挑戰,賴清德政府既須維護台灣的主權,亦須為台灣2,350萬人民謀取實質的利益和福祉。

台灣選民希望的是良好的治理,並保有台灣的自主權。

大選之前,各黨總統候選人針對上述議題提出了不同的政策願景。

例如,賴清德承諾將延續蔡英文促進與美國、西方交流的策略,包括配合美國出口管制,以防止中國獲取台灣製造的美國先進技術。同時,在野黨候選人的政見則是希望透過海峽兩岸2010年簽訂的雙邊經濟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與中國重啟擴大雙邊貿易的討論。三位總統候選人都希望台灣成為區域貿易協定的一部分:賴清德主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和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經濟繁榮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侯友宜和柯文哲則希望台灣加入東協倡議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目前中國已是其中的會員之一。而台灣和中國都正在申請加入CPTPP。

現在,三個政黨必須在新國會中折衷權衡,整合各自不同的政策願景,並合作提出妥協適切的解決方案,以強化台灣社會韌性,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衝擊,無論是金融危機、天然災害、另一波疫情抑或是台海衝突。否則,台灣的未來將會被太平洋兩岸強權之間的關係左右。

身為美國人,我認為台灣在面對可能阻礙政府運作所需談判和建立共識的政治僵局、憧憬幻滅和部落主義(Tribalism)等挑戰上並不孤單。我很欣賞台灣人民對於能夠參與民主制度的那份珍惜,及大家心向美好未來的努力。確實,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努力來應對當前所面臨的難題。未來4年,國會或許可以透過政黨聯盟通過爭議較少的法案;對於社會意見分歧的重大政策議題,新政府更需凝聚共識,為日漸分化的社會強化國家韌性,而非陷於鬥爭中止步不前。

台灣開闢其社會的方式可作為其他自由社會解決內部分歧的借鏡。畢竟人口下降、薪資停滯、生活成本上升和能源不足是亞太地區高收入社會的共同難題。亞太地區許多國家亦與台灣一樣,處於美中經濟和戰略角力的夾縫中。台灣必須參酌有經驗、具專業能力,能夠提出有效政策建議的民間社會、私部門、學術界和智庫意見,以做出明智的決策方針。政府必須有打破社會不同利益團體及階層之間隔閡的政治意願和魄力,從而保障台灣的主權,同時讓台灣人民得以建立一個更共融、更創新的社會。

Picture of Caroline Fried
費凱琳

亞堅會代理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