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論壇

開創新局 乘風馭浪

2024 年 5 月 6 日

9:00 a.m.-1:00 p.m. (Taipei Time)

臺北文創 14樓

隨着全球經濟版圖重組、氣候變遷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國際社會面臨日益複雜和嚴峻的挑戰。然而,在這些考驗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創新與改革的曙光。在變革的浪潮中,最傑出的舵手能夠在逆境中把握機遇,秉持韌性前行。

亞堅會國際論壇是一個跨界合作、推陳出新的平台,呈現專家觀點,以韌性和創新為亞太領航。在本屆國際論壇上,全球領袖和專家匯聚一堂,探索如何在一個日漸分裂的世界中取得科技突破,推動經濟復甦,強化抗災韌性,實現健康且永續的成長。

本論壇將以英文進行,並為現場觀眾備有中文同步口譯。

隨着全球經濟版圖重組、氣候變遷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國際社會面臨日益複雜和嚴峻的挑戰。然而,在這些考驗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創新與改革的曙光。在變革的浪潮中,最傑出的舵手能夠在逆境中把握機遇,秉持韌性前行。

亞堅會國際論壇是一個跨界合作、推陳出新的平台,呈現專家觀點,以韌性和創新為亞太領航。在本屆國際論壇上,全球領袖和專家匯聚一堂,探索如何在一個日漸分裂的世界中取得科技突破,推動經濟復甦,強化抗災韌性,實現健康且永續的成長。

本論壇將以英文進行,並為現場觀眾備有中文同步口譯。

觀看直播

播放影音

Welcome Messages

隨著亞堅會即將迎來成立的兩週年,這個年輕的組織持續展現出日益增強的實力,並在亞太地區甚至更廣泛的區域,獲得了許多認可。透過與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夥伴合作,亞堅會正在推廣獨特的亞太經驗,展現該地區在領導世界克服困難的意志。 

對我來說,為永續的未來創新是重中之重。我很高興今天的討論不僅涵蓋了機會,更涵蓋了未來幾十年區域將面臨的挑戰。在去年的亞太地區離岸風能和綠色氫峰會( Asia Pacific Offshore Wind and Green Hydrogen Summit)上,我強調急切且強而有力的領導能力對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實現凈零排放的承諾至關重要。政策制定者將大量依賴亞堅會等區域的組織,提供實際解決方案以應對迫在眉睫的挑戰,而開放的對話對於這一過程甚為關鍵。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歡迎了三位新成員加入國際顧問委員會,每位都帶來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洞見。香港科技大學2018至2022年的校長史維,在三月份亞堅會的公開論壇上憑藉其航太工程師和教育者的豐富經驗發言,強調了採用創新方法培育人才的必要性。富邦集團董事長兼亞洲企業領袖協會名譽董事長蔡明忠自組織成立之初便支持亞堅會,分享其將亞太地區的聲音放大到國際舞台的願景。最後,我們的第一位日本理事會成員——三得利控股社長兼CEO新浪剛史,曾作為多位日本首相的高級經濟顧問,並參與了眾多國際組織。他們都專注於如何讓亞堅會清晰地將其成果傳達給區域和全球的政策制定者。 

我要感謝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的成員、董事會、全體員工以及支持亞堅會成功的擁護者。在亞堅會等組織的領導下,我期待見證亞太地區走向繁榮的康莊大道。 

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國顧問詢委員會主席 

歡迎蒞臨亞堅會第二屆國際論壇「開創新局、乘風馭浪」。很高興見到這麼多人來到台北,共同就區域內最迫切的問題進行卓有成效的想法交流。我要感謝所有支持今天活動的合作夥伴:CAPRI USA、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Partnership for Health System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PHSSR)、日經亞洲,以及天下雜誌。

第二年在此聚集,值得回顧12個月前的首屆國際論壇。那次是亞堅會國際社群首次面對面聚集,討論區域政策制定者從疫情中可以學到的教訓。正如我們演講者所強調的,唯有存在有遠見的政策制定者和在風平浪靜的日子中仍為雨綢繆的區域,才能在COVID-19期間展現的韌性。

正是回應這樣的考量,今天的論壇聚焦於亞太地區創新的角色。政府在為其公民未來制定計劃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些變化的浪潮,領先的思維對於成功至關重要。今天討論的主題——人工智慧、永續技術、災害韌性——只是現代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的議題中的一部分。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跨領域、跨學科的合作。在如此多元化的地區,來自各種背景的聲音都應該有機會參與討論。這需要像CAPRI的組織匯聚不同的想法,打破壁壘,凝聚共識。

今年的主題——開創新局 乘風馭浪——表明這個地區不能依賴過去的優勢來建立永續的未來。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引領改變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在亞太地區,個體和組織都在思考如何在未來堅定自己的地位,他們的規劃不僅是為了明天、這個月或今年,而是展望著未來數十年。我很自豪亞堅會已經加入了這個行列,支持區域成為國際思想領袖,很期待聆聽今天演講者的洞見。

林夏如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主講人

開幕主講人

James S. Gilmore III

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 (2019–2021)
維吉尼亞州第68任州長 (1998-2002)

James S. Gilmore III 為美國前任駐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 (OSCE) 大使。美國參議院於 2019 年 5 月 23 日通過任命,由 Gilmore 先生擔任美國駐 OSCE 大使。

Gilmore 先生的家鄉位於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扇區。1971 年大學畢業後,他加入美國陸軍,學習並掌握了流利的德語,並於當時的西德擔任反情報特工。1974 年,由於對北約的貢獻,他獲頒聯合服役成就獎章。他畢業於維吉尼亞大學 (UVA),1971年取得俄羅斯地區研究國際關係學士學位 ,1977年在 UVA 的法學院取得法學學位。他從事律師職業一直到 1987 年獲選擔任亨利科郡首席檢察官。1993 年,他當選為維吉尼亞州的總檢察長。  

1997 年,他當選維吉尼亞州第 68 任州長。Gilmore 先生任職州長期間,州政府設立了全國第一個內閣層級的科技部長職位。他致力於創造就業機會,分別於 1999 年率領多個貿易代表團訪問南美洲 (阿根廷、巴西和智利),2000 年遠赴亞洲 (日本、南韓和台灣),2001 年造訪歐洲 (德國、英國和愛爾蘭)。

Gilmore 州長造訪台灣和香港期間,推動外來投資,為維吉尼亞州的產品和服務開闢了新的市場,也帶動維吉尼亞州港口的活動。1999 年,維吉尼亞州出口到日本、南韓、台灣和香港的產品總值達 24 億美元。在他任職州長期間,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對維吉尼亞工廠的投資總額超過 43 億美元,並僱用超過 12,000 多名員工。

Gilmore 先生在 2015 年 7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間參與共和黨總統提名初選。2018 年 11 月,經總統提名擔任美國駐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代表的大使一職,常駐於奧地利維也納。美國參議院於 2019 年 5 月 23 日呼聲表決通過該項任命。2019 年 6 月 25 日,Gilmore 先生在美國國務院宣誓就職,2019 年 7 月 2 日向 OSCE 秘書長遞交國書,任期至 2021 年 1 月。

2021 年 5 月,Gilmore 先生率團訪問烏克蘭,會見烏克蘭多位內閣和國家安全官員。他也曾拜訪過以色列、巴基斯坦、克羅埃西亞、奧地利、捷克共和國、澳洲和秘魯。他目前為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成員,並擔任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的顧問委員。   

1999 年至 2003 年,Gilmore 先生擔任國會「Gilmore 委員會」小組主席,負責評估美國回應恐怖攻擊的能力。Gilmore 先生其他過去曾擔任的重要職務包括空軍學院視察委員會主席。在接任美國駐 OSCE 大使前,他是美國機會基金會(American Opportunity Foundation)的會長暨執行長。該基金會致力於主導美國社會議題的討論,並提供保守注主義的解決方案,旨在實現繁榮、保護國家安全和捍衛美國價值。離開公部門後,他曾在多家公司董事會擔任董事。他與妻子 Roxane Gatling Gilmore 育有兩子,膝下有一個孫女。 

閉幕主講人

蕭美琴

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


蕭美琴現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2024 年 1 月 13 日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一同勝選,並將於 2024 年 5 月 20 日宣布就職。

在此之前,蕭女士為台灣 2020 年至 2023 年間的駐美代表,也曾擔任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的諮詢委員。

蕭副總統當選人曾在台灣立法院擔任過四屆立法委員,第一任為僑選立委,隨後則分別代表台北市和花蓮縣進入立法院。多年來,她一直是外交與國防委員會的資深成員,也曾擔任立法院「台美聯誼會」會長。

她的政治生涯首職為民主進步黨國際事務部主任。2000 年台灣歷經第一次民主政權輪替後,她成為了總統府顧問。2000 年至 2012 年間,擔任民進黨各次總統選舉的國際發言人。

蕭副總統當選人曾在國際組織中擔任過多項領導職。她曾是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CALD,代表亞洲民主政黨的組織) 的主席。2005 年至 2012 年間,獲選為倫敦全球政黨組織 - 國際自由政黨聯盟 (LI) 副主席。

她也是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創始董事會成員。蕭女士出生於日本神戶,在台灣台南市長大。擁有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以及俄亥俄州歐柏林大學東亞研究學士學位。

活動回顧

開幕主題演講

國際主義與孤立主義間的角力—分歧的美國能否凝聚零碎化的世界?

James S. Gilmore III,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 (2019–2021);維吉尼亞州第68任州長(1998-2002)

「美國優先並不代表只有美國,」James Gilmore,美國第 68 屆維吉尼亞州州長暨前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說道。他的訊息很清楚:就算面對全球碎片化與國內的分歧,美國仍能繼續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他承認全球正往多極化發展,直言世界正處於十字路口,並強調美國的全球觀與其主要競爭對手,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存在顯著差異。這兩國狹隘的自由觀念導致人民生活在時刻被國家監控的陰影下;而相反的,美國則認為各項權利和自由是與生俱來的,致力保護個人言論自由和資訊流通自由。Gilmore 州長深深相信美國的理念將會勝出,他也提到拜登和川普兩位總統都展現了對台灣的持續承諾,並呼籲美國持續尊重盟友、對他們做出保證,並認知到美方政策對這些友邦的影響。唯有如此,世界才能繼續保有基於自由的國際秩序。

脫鉤大潮下的區域整合— 印太專家的洞見

Michael Wills,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執行副會長

Yul Sohn,韓國東亞研究院院長

Gulshan Sachdeva,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

林夏如,亞堅會董事長

主持人 Alison Szalwinski,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研究副會長

脫鉤大潮下的區域整合— 印太專家的洞見

隨著中美競爭日益白熱化,亞太地區的參與者該如何面對經濟暫緩及美國去風險化所造成的壓力和不確定性? 從台灣、韓國到印度和東南亞,各地區都必須從這場博弈中角逐優勢以保持其經濟韌性。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最新出版的 Strategic Asia 一書作者和編輯將討論亞太經濟成長的前景和區域依存的未來。

Michael Wills,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執行副會長

Yul Sohn,韓國東亞研究院院長

Gulshan Sachdeva,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

林夏如,亞堅會董事長

主持人 Alison Szalwinski,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研究副會長

隨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如何降低經貿風險、確保自身經濟韌性?美國亞洲研究局最新出版的 Strategic Asia 一書聚焦本議題,該書編輯 Michael Willis 先生指出,經濟安全議題在亞太地區越來越重要,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難題。Yul Sohn 教授進一步闡述,韓國商界高度依賴中美兩國市場,然而美國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所採取的新措施,正迫使韓國企業在兩國之間做出抉擇。林教授則分析,台灣也面臨類似的困境,但其處境更為獨特:台灣自身並未參與相關討論,卻仍被要求為美國的戰略考量付出代價,為了增強韌性,台灣需在科技業以外的產業實施人才多元化。Gulshan Sachdeva 教授最後補充,儘管印度對中國一向持謹慎態度,但隨著印度對於自身區域貿易策略的信心日增,印度也正在尋求與中國進一步的經貿合作。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儘管各國所處環境各異,但建立互信透明的溝通管道,將是增強區域經濟韌性的關鍵。

人工智慧、衛星、無人機與技術變革的影響力和倫理

史維,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梁伯嵩,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

主持人 Margaret Foster Riley,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公共衛生科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人工智慧、衛星、無人機與技術變革的影響力和倫理

人工智慧、低空與低軌道經濟以及先進計算正日益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場對話將探討亞太地區應用這些新技術所面臨的新興挑戰和機遇,以及其對倫理、環境和安全的影響。

史維,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梁伯嵩,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

主持人 Margaret Foster Riley,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公共衛生科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隨著人工智慧與無人機等技術的興起,我們該如何平衡其龐大的潛力和風險?梁博士將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網路的發展類比,指出其遵循著四個清晰的階段:技術萌芽期的「淘金熱」、永續商業模式的建立、全球普及門檻的降低、以及與其他技術的融合創新。梁博士認為,現在人工智慧正處於第一階段,他呼籲工程師和人工智慧創業者從更全面的角度思考社會對技術的依賴,並指出設計思考會是助力此階段的重要工具。史教授進一步強調了諸如無人機等「兩用」技術固有的挑戰,並呼籲民用與國家安全領域之間需劃清責任界限。他指出,為了建立信任,公眾需能夠接觸和參與技術的使用,並讚賞目前所謂「低空經濟」在民間越來越普及。然而,隨著技術的普及,史教授也敦促監管機構需持續掌握局勢,防患於未然。

亞太地區衛生體系的優先事項:與 PHSSR 的對話

蘇嘉瑞,KPMG 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聯合主管

簡劭庭,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

主持人 費凱琳,亞堅會代理研究主任

亞太地區衛生體系的優先事項:與 PHSSR 的對話

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和數字化對亞太地區人民的健康和生計構成重大挑戰。以亞堅會與 Partnership for Health System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PHSSR)合作的創始研究出發,該對話將重點介紹亞太地區的衛生體系面對各種危機所做的應對和準備。來自 PHSSR 的合作夥伴更將重點介紹公共部門、私營部門、民間社會和學術界如何以創新方式合作,創建永續的衛生體系。

蘇嘉瑞,KPMG 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聯合主管

簡劭庭,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

主持人 費凱琳,亞堅會代理研究主任

亞堅會作為 PHSSR 亞太中心,在本節討論中正式發表 PHSSR 區域研究報告,並著重討論全球跨界合作對增進醫療系統韌性的價值,以及亞太醫療系統面臨的挑戰和機會。蘇博士指出,氣候變遷和傳染病控制是兩項跨越政治界線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需要全球跨部門合作來解決,例如在 COVID-19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阿斯特捷利康(AZ)曾運送一批疫苗至台灣。簡博士則提到台灣作為一個準超高齡社會,遇到的特殊障礙:未來幾年若要維持其醫療系統,台灣必須在護士族群投注資源,尤其是長照領域,並推動藥物研發的創新及提高醫療效率,而達成此願景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除此之外,蘇博士更闡述了智慧 IC 卡和 MediCloud 系統等技術是如何改變台灣的醫療系統,但他也提醒需要解決與此相關的個人隱私問題。

能源政策與綠能科技如何成就永續未來

Sunjoy Joshi,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主席

劉靜靜,宏碁集團永續長

張安平,台灣水泥董事長

主持人 Alistair Lang,亞堅會駐外研究員

能源政策與綠能科技如何成就永續未來

全球氣溫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亦凸顯出在維持經濟成長的同時,各國開展合作以減輕氣候變遷影響的迫切需要。該座談探討了產業及學術研究在打造永續未來可達到的綜效。該座談將探討全球政府對永續發展在製造業、技術創新和遏制碳排放的政策承諾和各項策略。

Sunjoy Joshi,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主席

劉靜靜,宏碁集團永續長

張安平,台灣水泥董事長

主持人 Alistair Lang,亞堅會駐外研究員

本討論以不同角度談論現今的環保科技。Sunjoy Joshi 先生將人類及其生活方式視為對能源安全的最大風險。此外,流行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助長的本位主義趨勢讓能源政策變成安全議題,阻礙了各界實現能源永續的合作。他指出非政府部門是推動改變的角色,並主張應對氣候變遷採取分散應對措施。劉女士介紹了宏碁如何持續投資永續發展,因為於地球,於企業都有正面影響。她表示,與供應商合作實現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並呼籲各國政府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來擴大創新。最後,張董事長將此議題視為一種價值觀,並堅信認為若要擴大綠色科技和應對氣候變遷,需要贏得人心,而非一味說教。這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共同努力,同時,諸如徵收全球碳費等自上而下的領導力也不可或缺。

面對天災的應變能力:重建堅韌家園

野村 周平,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醫療政策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Kristoffer Berse,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國家公共行政與治理學院院長

黃思浩,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處精實企劃室主任

主持人 趙哲儀,亞堅會策略規劃主任

面對天災的應變能力:重建堅韌家園

從台灣和日本最近的地震,到菲律賓的颱風和山洪暴發,自然災害威脅著整個亞太地區的生計。每次災難都為如何建立更具韌性的社會建立學習契機。該座談將探討台灣、日本和菲律賓如何應對災難,以及政府、學術界、商界和民間社會如何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天災危機做準備。

野村 周平,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醫療政策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Kristoffer Berse,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國家公共行政與治理學院院長

黃思浩,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處精實企劃室主任

主持人 趙哲儀,亞堅會策略規劃主任

以 2024 年 4 月 3 日的台灣地震為借鏡,亞太國家如何能建立更具韌性的社區以抵禦天災? Kristoffer Berse 教授坦言,沒有所謂的天災,只有自然的隱患。「但天災的發生取決於我們的發展選擇。」他解釋政府需在計劃應對措施時更加積極,確保這些措施能夠應用於跨區合作上,同時能行銷至商界。野村教授藉由他在日本的研究,討論隨著日本人口老化,制定年長者友善的疏散計畫之必要性。潘先生回憶 403 地震後花蓮晶英酒店的遊客及員工受困情況,並強調災害防範中做好備援的重要性,以及需培養災害發生時互助奉獻的文化。最後,黃先生著重於民間社會的應對,討論慈濟基金會的志工訓練及基本教育中融入災害防範的觀念。他也強調,唯有牢記危機才能從中汲取教訓。

閉幕主題演講

領航亞太,台灣準備好了嗎?

蕭美琴,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

台灣已躋身全球領先民主國家之列。就此,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表示,「我們必須相信台灣值得國際的支持」。事實上,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領導力不僅有其可能性,更有其重要性。蕭美琴細數台灣克服的一系列挑戰——包括不可勝數的自然災害、稀缺的自然資源、大規模戒嚴、強制性網路攻擊、虛假資訊和政治干預。台灣的韌性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也定位台灣為世界各國的「成功藍圖」。政治上,台灣已成為民主、自由、人權的燈塔。在社會方面,台灣發展出強大的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和無障礙措施、大幅改善社會正義,也慷慨提供慈善和人道援助。在經濟上,台灣已從低成本、大量生產,轉型為高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保留了強大的中小企業生態系,使台灣成為吸引全球人才的磁鐵。簡言之,台灣向世界示範了何謂「台灣模板」,強調創新、人力資本和社會凝聚力,幫助各國克服自身的逆境。

合作夥伴

亞堅會 2023 國際論壇

2023年5月29日舉辦的首屆國際論壇主講人包括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前澳洲總理 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和台灣行政院院長陳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