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
2023 Annual Forum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 2023 國際論壇

時間

2023年5月29日

8:30 AM–1:30 PM (GMT+8)

地點

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台北香格里拉遠東國際大飯店

在歷經 3 年的新冠疫情後,隨著全球疫情趨緩,各國政府、商界及社會大眾正逐步回歸正常生活。亞太國家在公衛、經濟、人才循環及永續成長等方面已累積許多寶貴的政策經驗。後疫情時代下,各國決策者如何能從亞太地區的治理模式中汲取經驗,建構出更加強韌且具包容性的社會?今年 5 月,亞堅會成立屆滿週年,廣邀各界,包括政府官員、業界領袖、政策制定者、學者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參與盛會。而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亦首次齊聚台北,與亞堅會董事會及眾多國際領袖與專家共同探討當前提升社會韌性所面臨的挑戰,並尋求創新治理解方,以妥善因應未來的危機。 

活動回顧

領導力:從民粹到民主

開幕致辭: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林夏如
焦點講座: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指出,威權主義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考驗著自由民主國家的韌性。近期發生的事件顯示,民主國家的團結與支持較以往更加重要。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的侵略,不僅未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反而凝聚烏克蘭的民心,也強化了北約(NATO)的力量。這當中的啟示相當清楚:民主國家必須站在一起且彼此互相支持。然而,對民主社會最大的挑戰或許來自社會內部。假訊息日益猖獗,社群媒體平台造成社會分化與憤怒,反映當前媒體環境已經徹底轉變。我們必須捍衛真相,駁斥謊言。此外,澳洲的成功經驗顯示,有韌性的社會制度及選舉機制,對民主社會亦至關重要。透過互相合作,我們將能在這艱困的時刻持續前行,迎向更光明的未來。

專題討論 1

時代動盪下智庫的重要性

Kristoffer Berse、Sunjoy Joshi、何漢理(Harry Harding)、艾西亞(Alicia García Herrero)

實現韌性必須動員全體社會的力量,智庫如何形塑政策發展與提升韌性?亞堅會董事何漢理(Harry Harding)教授指出美國智庫近年發生的變遷,包含組織的研究議程、研究的傳播模式,以及意識形態與政治認同的改變。亞堅會董事艾西亞(Alicia García Herrero)教授分享歐洲智庫Bruegel的經驗,討論智庫如何將技術性研究轉化成大眾所能理解的政策觀點,從而創造價值。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主席 Sunjoy Joshi 則講述ORF的創立宗旨,即設法管控政治分歧並匯集多元意見以建立社會共識。講者為亞堅會指引出發展區域對話、樹立獨立模範,並研究當前最重要議題的機會。專題討論尾聲,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國家公共行政與治理學院院長 Kristoffer B. Berse 以「如果不困難,那麼就不值得去做」的勉勵作結。

專題討論 2

投資公衛以促進長期經濟效益

楊永強(Eng-Kiong Yeoh)、Margaret Foster Riley、姜敏娥(Minah Kang)、張毅穎(Yik Ying Teo)

為何維持經濟健全對發展有韌性的衛生系統是不可或缺的?亞堅會 senior fellow 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姜敏娥(Minah Kang)指出,有韌性的衛生系統能更有效偵測並回應公衛威脅,且有助強化對社會制度的信心與信任。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楊永強(Eng-Kiong Yeoh)教授分享過去的職涯經驗並討論香港衛生系統韌性,指出須將焦點轉移至為經濟貢獻資源及勞力的個人健康之上。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張毅穎(Yik Ying Teo)教授談論新加坡汲取過去應處流行病的經驗,如何在疫情爆發時建立經濟安全網及與政府跨部會進行協調。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暨美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教授 Margaret Foster Riley 則說明美國處理疫情的經驗,強調必須強化各單位間的跨文化溝通。本場專題討論與會講者們的分享突出了數個共同的主題:公平性、對社會制度的信任、以及推動公衛政策時的經濟成本效益分析。

專題討論 3

實現未來創新,升級全球人才供應鏈

施振榮、林文興(Lim Boon Heng)、吳詩婷(Lynette Ng)、Stephen D. Mull

過去20年,亞太地區的資訊科技產業成長快速,企業及教育者應如何看待未來的人才循環?施振榮於引言中介紹「新王道精神」的核心領導哲學,其內涵為創造價值、利益平衡與永續發展。施振榮也說明如何應用該哲學領導宏碁集團以及在退休後持續貢獻社會。專題講者接著討論教育機構與企業因應全球人才短缺的方案。林文興(Lim Boon Heng)指出,全球人才短缺的問題源自於全球教育資金不足,各國須強化繼續教育以促進終身學習與創新發展。當前人們的職涯與產業選擇與過去已有極大不同,Stephen D. Mull 探討美國大學機構在此可扮演的角色,如何使學生具備未來職涯所需的技能、與世界接軌,並在離開學校後也能獲得新的知識。吳詩婷(Lynette Ng)則分享台積電如何跨越不同職能與地理範圍的限制並建立人才庫,協助員工在職涯初期獲得提升。

專題討論 4

因應環境挑戰,保障公衛安全

David Heymann、Collin Tukuitonga、蔡奉真、許瑞慶(Swee Kheng Khor)

氣候危機將對人類健康與衛生系統造成深遠影響。第四場專題討論中,David Heymann 教授強調預防及探測新型疾病的健康一體(One Health)策略,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植物及動物農業進行整體考量。針對台灣面臨的氣候與衛生挑戰,蔡奉真教授指出氣溫及降雨的變化會導致衛生問題,包含中暑、心血管疾病、傳染病模式改變,以及水媒與食媒疾病。Collin Tukuitonga 教授從太平洋島國因應氣候變遷及衛生挑戰的經驗出發,指出儘管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已是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議題,但對太平洋島國而言,海洋酸化及暖化則是更迫切的議題。許瑞慶(Swee Kheng Khor)博士討論衛生部門下的不同政府單位,如何透過公共行政改革及共享資金的機制,將衛生安全、全民健康覆蓋、健康促進、氣候變遷及健康一體等各優先事項進行整合。

領袖觀點

韌性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

陳建仁與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年度國際論壇尾聲,林夏如教授介紹行政院院長陳建仁為來賓發表演說。陳院長是亞堅會國際夥伴「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 R4R)的董事會成員,在亞堅會正式成立前曾向亞堅會團隊提供諮詢建議,直到2022年重新踏入政治界。陳院長的演講聚焦於提升台灣的國家韌性。接著,滕博爾再次強調韌性的重要,表示「我們應該成為優秀的衝浪者,當大浪襲來時,能夠成功駕馭浪潮並順利抵達岸邊」,為亞堅會首場年度論壇畫下完美句點。

領導力:從民粹到民主

開幕致辭: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林夏如
焦點講座: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指出,威權主義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考驗著自由民主國家的韌性。近期發生的事件顯示,民主國家的團結與支持較以往更加重要。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的侵略,不僅未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反而凝聚烏克蘭的民心,也強化了北約(NATO)的力量。這當中的啟示相當清楚:民主國家必須站在一起且彼此互相支持。然而,對民主社會最大的挑戰或許來自社會內部。假訊息日益猖獗,社群媒體平台造成社會分化與憤怒,反映當前媒體環境已經徹底轉變。我們必須捍衛真相,駁斥謊言。此外,澳洲的成功經驗顯示,有韌性的社會制度及選舉機制,對民主社會亦至關重要。透過互相合作,我們將能在這艱困的時刻持續前行,迎向更光明的未來。

專題討論 1

時代動盪下智庫的重要性

Kristoffer Berse、Sunjoy Joshi、何漢理(Harry Harding)、艾西亞(Alicia García Herrero)

實現韌性必須動員全體社會的力量,智庫如何形塑政策發展與提升韌性?亞堅會董事何漢理(Harry Harding)教授指出美國智庫近年發生的變遷,包含組織的研究議程、研究的傳播模式,以及意識形態與政治認同的改變。亞堅會董事艾西亞(Alicia García Herrero)教授分享歐洲智庫Bruegel的經驗,討論智庫如何將技術性研究轉化成大眾所能理解的政策觀點,從而創造價值。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主席 Sunjoy Joshi 則講述ORF的創立宗旨,即設法管控政治分歧並匯集多元意見以建立社會共識。講者為亞堅會指引出發展區域對話、樹立獨立模範,並研究當前最重要議題的機會。專題討論尾聲,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國家公共行政與治理學院院長 Kristoffer B. Berse 以「如果不困難,那麼就不值得去做」的勉勵作結。

專題討論 2

投資公衛以促進長期經濟效益

楊永強(Eng-Kiong Yeoh)、Margaret Foster Riley、姜敏娥(Minah Kang)、張毅穎(Yik Ying Teo)

為何維持經濟健全對發展有韌性的衛生系統是不可或缺的?亞堅會 senior fellow 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姜敏娥(Minah Kang)指出,有韌性的衛生系統能更有效偵測並回應公衛威脅,且有助強化對社會制度的信心與信任。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楊永強(Eng-Kiong Yeoh)教授分享過去的職涯經驗並討論香港衛生系統韌性,指出須將焦點轉移至為經濟貢獻資源及勞力的個人健康之上。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張毅穎(Yik Ying Teo)教授談論新加坡汲取過去應處流行病的經驗,如何在疫情爆發時建立經濟安全網及與政府跨部會進行協調。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暨美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教授 Margaret Foster Riley 則說明美國處理疫情的經驗,強調必須強化各單位間的跨文化溝通。本場專題討論與會講者們的分享突出了數個共同的主題:公平性、對社會制度的信任、以及推動公衛政策時的經濟成本效益分析。

專題討論 3

實現未來創新,升級全球人才供應鏈

施振榮、林文興(Lim Boon Heng)、吳詩婷(Lynette Ng)、Stephen D. Mull

過去20年,亞太地區的資訊科技產業成長快速,企業及教育者應如何看待未來的人才循環?施振榮於引言中介紹「新王道精神」的核心領導哲學,其內涵為創造價值、利益平衡與永續發展。施振榮也說明如何應用該哲學領導宏碁集團以及在退休後持續貢獻社會。專題講者接著討論教育機構與企業因應全球人才短缺的方案。林文興(Lim Boon Heng)指出,全球人才短缺的問題源自於全球教育資金不足,各國須強化繼續教育以促進終身學習與創新發展。當前人們的職涯與產業選擇與過去已有極大不同,Stephen D. Mull 探討美國大學機構在此可扮演的角色,如何使學生具備未來職涯所需的技能、與世界接軌,並在離開學校後也能獲得新的知識。吳詩婷(Lynette Ng)則分享台積電如何跨越不同職能與地理範圍的限制並建立人才庫,協助員工在職涯初期獲得提升。

專題討論 4

因應環境挑戰,保障公衛安全

David Heymann、Collin Tukuitonga、蔡奉真、許瑞慶(Swee Kheng Khor)

氣候危機將對人類健康與衛生系統造成深遠影響。第四場專題討論中,David Heymann 教授強調預防及探測新型疾病的健康一體(One Health)策略,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植物及動物農業進行整體考量。針對台灣面臨的氣候與衛生挑戰,蔡奉真教授指出氣溫及降雨的變化會導致衛生問題,包含中暑、心血管疾病、傳染病模式改變,以及水媒與食媒疾病。Collin Tukuitonga 教授從太平洋島國因應氣候變遷及衛生挑戰的經驗出發,指出儘管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已是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議題,但對太平洋島國而言,海洋酸化及暖化則是更迫切的議題。許瑞慶(Swee Kheng Khor)博士討論衛生部門下的不同政府單位,如何透過公共行政改革及共享資金的機制,將衛生安全、全民健康覆蓋、健康促進、氣候變遷及健康一體等各優先事項進行整合。

領袖觀點

韌性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

陳建仁與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年度國際論壇尾聲,林夏如教授介紹行政院院長陳建仁為來賓發表演說。陳院長是亞堅會國際夥伴「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 R4R)的董事會成員,在亞堅會正式成立前曾向亞堅會團隊提供諮詢建議,直到2022年重新踏入政治界。陳院長的演講聚焦於提升台灣的國家韌性。接著,滕博爾再次強調韌性的重要,表示「我們應該成為優秀的衝浪者,當大浪襲來時,能夠成功駕馭浪潮並順利抵達岸邊」,為亞堅會首場年度論壇畫下完美句點。

合作夥伴

我很榮幸能夠出席亞堅會的首屆年度國際論壇。即使曾在世界各地生活、求學、工作過,這卻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我很衷心感謝亞堅會董事長林夏如教授的邀請,讓我能夠與大家一同參與今天的活動。

過去三年間,台灣受到國際關注的程度有所增加,部分原因是地緣政治,同時也歸功於台灣對於 COVID-19 疫情的有效應對。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台灣無法完全避免病毒的肆虐,但台灣卻成功地向外界展示,如何透過有效的公衛政策管控疫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台灣展現的協作程度,由於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政府透明開放的決策過程吸納了各個不同社群的意見。這種多邊合作的模式值得全球學習。

COVID-19 疫情之後,世界所面臨的下一個重大挑戰是威權主義、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政權的崛起。唯有透過跨國界的資訊與技術分享,我們才能有效應對 COVID-19,而若逆轉這樣的進展將是一大倒退。亞太地區的民主領導人不應該只是借鑒美國或歐洲的經驗,而必須建立一個合作的生態系統,維護我們地區在過去 50 年間實現了非凡經濟增長的和平關係,並確保未來的繁榮。2023 年由日本及印度分別主辦 G7 及 G20 會議,是亞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的獨特機會。

鑑此,我很高興看到亞堅會在建立亞太地區夥伴網絡及推廣該區域寶貴經驗的願景。今天的年度國際論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認識到亞堅會推動的工作,分享來自該地區的想法,並將具有共同抱負的國家及組織聯繫在一起,致力於實現公平與永續的未來。

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前澳洲總理(2015-2018)

歡迎蒞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亞堅會)的首屆年度國際論壇。為慶祝亞堅會成立屆滿週年,我們將展示亞堅會與全球思想領袖交流的重要平台,並分享亞太地區如何能夠從疫情中蛻變,以更具創新及韌性的方式繼續前行。 

COVID-19疫情為全球帶來空前的危機,不僅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更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疫情也凸顯出當前多邊組織未能發揮功能,提供社會恢復韌性的適當解方。鑑此,各個行業、社群及國家更須共同合作,致力理解及管理各種挑戰與難題。亞堅會即是在這場危機中成立,我們相信若欲建立一個更具韌性的未來,必須仰賴於良好的治理與創新的公共政策,並以循證研究與跨界合作為基礎。 

作為全球重大公共政策挑戰的中心,亞太社會具備許多可相互學習及與世界分享的寶貴經驗,例如應處經濟危機持續影響、氣候緊急狀態及人口老化等多面向之挑戰。亞堅會的創立源自我們對於創新思維、跨界合作的追求,並設法以整體性方式思考普遍被視為各自獨立的問題。亞堅會致力於協助亞太地區及世界克服疫情逆境並重獲新生,為因應未來的挑戰注入動能,打造堅韌社會。

在台北成立一個國際非政府智庫,每一步都面臨著挑戰。亞堅會是最先將總部設在台灣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亦回應了匯聚全球產業、學界與專家的研究需求。我很感謝亞堅會的支持者、董事會成員、國際顧問委員會、工作團隊及全球夥伴網絡對我們使命的堅持與認可,讓我們在未來持續推動創新治理。

林夏如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