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堅會台北總部的國際化團隊成員,致力打造台北成為全球創新思想交匯的中心。
林夏如教授是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亞堅會,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 CAPRI)創辦人暨董事長。她早年在美國求學,後於香港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林夏如曾是高盛集團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合夥人,負責亞洲地區私募投資。從高盛集團退休後,她投身學術研究和政策分析,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擔任教職,亦擔任布魯金斯研究院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她精通兩岸關係與國際比較政治經濟學,其著作《台灣的中國兩難》探討了台灣人認同的變化對兩岸經濟政策的影響。林夏如目前的研究聚焦於亞太的高收入陷阱問題,包括所得不均、高齡少子化、世代分歧等。
林夏如現於多家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擔任董事,亦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下設之倡議 Partnership for Health System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PHSSR)的指導委員。自新冠肺炎流行以來,林夏如對於培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堅韌性深有所感,遂於2022年成立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期望以亞太觀點放眼全球,推動亞太地區的政策創新和良善治理。
袁淑玲是亞堅會創始成員之一。
1993年至2015年間,她於高盛銀行亞太地區總部證券部門擔任行政主管,於香港統籌包括台北在內的亞太各區辦公室行政業務,監督各部門人事、財務運作。她帶領團隊核心員工高效工作,亦建構積極協作、富於關懷的工作環境。她亦致力於優化工作流程,促進跨部門協調,並協助團隊成員的個人職涯規劃與發展。
在加入亞堅會之前,她曾於香港鄭和資本管理公司擔任人事主管,主責辦公室行政事務、人資及顧客活動策畫等。
袁淑玲現居於台北。
許郁蘭於2022年加入亞堅會,並有近二十年於台灣非營利組織工作之豐富閱歷。她目前擔任台灣女人連線理事,熟悉組織策略規劃、跨部門溝通協調,更協助組織運作決策及長期營運規畫
她將職涯奉獻於促進女權及社會平權。她為台灣非營利組織貢獻己力,曾任職於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等組織,亦曾擔任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機要秘書。
許郁蘭來自台北,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
費凱琳是亞堅會創始成員之一,她的研究領域包含經濟與政治發展及亞太區域研究,特別是中台關係。她也關注並研究高等教育國際化及其背景下之留學生教育議題。
在加入亞堅會之前,費凱琳於台北擔任學術論文編輯及研究助理。她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於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國際關係及歷史學系取得學士學位後,她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至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攻讀碩士。自2017年起,她即以台北為家。
黃思爲是亞堅會創始成員之一。他從事台港跨域研究及國際關係跨域研究,特別是有關台港地區之身分認同及對中關係。他的研究包含台灣環境永續發展及國際化發展政策,以及香港的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他也考察其對政府與社會之關係的影響,並密切關注中美關係發展及其對亞太地區之政經影響。
在加入亞堅會之前,黃思爲曾擔任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助理。他來自中國湖南,並以一級甲等榮譽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經濟系,而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碩士學位。旅居香港期間,他充分體驗全球化與在地化之交融;多元包容的文化與富於活力的社群更為他帶來有別既往的思考及想像。
蔡葵希博士為國立政治大學訪問助理教授。她專攻傳播科學及媒體心理學,並為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之成員。她亦為《電腦中介傳播》(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學刊、《媒介心理學》(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學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她的研究聚焦於增進網路素養,她於亞堅會之研究重點為長期以西方世界為中心的研究敘事中帶入亞洲觀點。
魏廷芳為亞堅會之行政專員。在加入亞堅會之前,她曾任職於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商學院院辦公室、創新國際學院,並於政大國際金融學院擔任院長祕書,負責學院財務、專案計畫及行政統籌及運作等各項事務。她於國立中山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後,於英國杜倫大學取得國際關係研究碩士學位,專精研究東亞的民主化進程。
陳馥寧為亞堅會之視覺傳達設計師,主責亞堅會品牌形象設計、外展行銷設計、數位及印刷視覺設計、官方網站設計及維護。
亞堅會前身之堅韌再造委員會亞太中心 (Asia-Pacific Hub) 的網站設計也出於她手,在加入亞堅會之前,她任職於學術交流基金會 (Fulbright Taiwan),負責執行該基金會的整體平面設計、網站及視覺形象設計。
陳馥寧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專攻視覺傳達設計及廣告行銷策略,並擁有英語、日語、插畫及平面設計專長。
林佳恩為亞堅會透過台大國際處NGO人才培育計畫招募之首位實習生。她於2023年2月加入亞堅會,目前就讀於台大生物多樣性國際學程碩士班,專攻碳中和及碳排放政策。
來台求學前,林佳恩於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取得法律學士,並在汶萊渣打銀行擔任法遵及營運風險顧問。過去數年間,她也擔任各項與環境保護議題相關之志工,倡導糧食自給及減少進口商品的碳足跡。因其教育背景的影響,她希望未來能更加運用跨域專長,致力推動環境永續及社會韌性。
鄭綺煦於2023年8月透過普林斯頓在亞洲計畫(Princeton in Asia)加入亞堅會。她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在學期間她的病毒及質譜分析研究曾獲選投稿至美國歷史悠久的 Sigma Xi 科學研究學會。畢業後她加入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也曾被紐約市皇后區區長提名至當地社區委員會任職,以她社區健康的專業知識及對於社群福祉的熱忱,提供相關建言給市議會及民選領袖們。她希望成為在醫療政策領域之從業醫生,亞堅會將讓她了解在政策制定中的決策過程,並體驗政策如何深入社群、影響民生。
宋玲玲於2023年8月透過普林斯頓在亞洲計畫(Princeton in Asia)加入亞堅會。她的研究經驗涵蓋教育、資訊識讀、全球衛生及環境安全。她對於亞洲地區有濃厚的研究興趣。
在加入亞堅會之前,她曾於美國華盛頓特區 Guidehouse 任職,並擁有於公、私部門及非營利組織之工作經驗。她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巴頓領導力與公共政策學院之領導力與公共政策學系專攻全球商務,並於畢業典禮上擔綱開場致詞。她在畢業後也成為校友顧問會之成員。
獲得學士學位後,宋玲玲獲頒美國國務院之「關鍵語文獎學金」,獲得至印尼瑪琅州立大學學習印尼文的機會。在經濟發展、氣候危機擴散及日新月異的科技交互影響之下,她相信信任與合作將成為全球邁向韌性的共通途徑。
Will Hanvey 透過亞堅會與美國東北大學建教合作專案,於2023年9月成為本會實習生。他主修國際事務及資料科學,並對於東亞地區有濃厚的興趣。
他先前之建教合作專案為在美國波士頓 Lightcast 公司擔任初級資料科學家,工作經歷包括資料分析及國內外勞工市場相關專案。來台之前,他曾於日本東京大學進行為期五個月的學習。Will 希望能藉由在亞堅會之實務經驗讓他對東亞地區有更實際深入的了解。
羅邦宸於2023九月申請並加入亞堅會,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學程之研究生,並於2023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以及外文系,目前致力於研究疫情後新媒體及遊戲對大眾的社交關係與心理狀態之影響。羅邦宸於大學時期進行之有關媒體與擬社會關係的研究,也在2022台灣心理學年會 「變遷下的韌性」中進行展出。
在加入亞堅會之前,羅邦宸曾經在104人力銀行擔任數位行銷實習生的職務,也是擁有1.2萬追蹤人數之FB粉絲團「原創迪士尼 - Original Disney」的主管理員之一,因此有翻譯、撰寫、管理媒體平台及分析後台數據之經驗。
亞堅會的國際工作團隊遍及全球,為亞堅會引入多元的經驗、思想及觀點。
Alistair Lang 於2022年12月加入亞堅會,擔任行政專員暨研究協調員。他擁有倫敦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學位,及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全球治理及新興市場研究碩士學位。他的研究包括1980年代印尼和墨西哥的政治經濟變革、以及外交政策對俄羅斯國內政治之影響。
Alistair 具有財務、公共政策、大眾傳播等跨領域經驗。在加入亞堅會之前,Alistair 共同創立並管理堅韌再造委員會 (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 的整體運作,檢視全球在疫情影響下共同面臨的公衛及經濟議題,並提供產官學界具有堅韌及永續性的政策發展方針。
Alistair 現居英國曼徹斯特,但足跡遍佈亞太地區,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探索這個區域豐富的人文薈萃。
Jacob Libby 擁有北京大學燕京學院碩士學位,他專攻地緣政治下的中美台半導體及亞洲區經貿政策,諸如出口管控、外商投資、及工業發展政策。Jacob大學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雙主修國際關係及西班牙語,因深黯中美關係及亞洲政經發展,他曾任職於美國國務院、SupChina、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及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Miller Center)並從事相關研究。
Jacob 對於觀察亞洲地區科技發展趨勢有高度熱誠,並希望能發揮所長,推動拓展美國及東亞地區各國之邦交關係,突破氣候變遷及民主衰弱所帶來之挑戰,共創更蓬勃及創新的未來。Jacob 目前就讀於哈佛大學法律系。
楊孟錤於2022年暑假至亞堅會進行暑期實習。目前於澳洲國立大學雙主修法律及國際關係。他除了對於美中關係及政治經濟有很大的興趣之外,也曾參與法律轉型、人權、世界安全等主題的專案研究。他曾擔任澳洲國立大學法律系的法律大使,負責學院的行銷工作,並擔任澳洲國立大學聯合國協會秘書長,該協會透過舉辦模擬聯合國會議去促進校園內國際議題的討論。楊孟錤是台北人,目前居住於澳洲坎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