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依賴、能源短缺與軍費縮減:特朗普回歸後台灣的韌性考驗

在美中戰略競爭與全球經濟分裂加劇的背景下,台灣面臨產業依賴、國防預算與能源安全的挑戰,如何在特朗普回歸後維持長期韌性,成為當前最關鍵的課題。本文源於作者黃思爲與費凱琳 (Caroline Fried) 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Taiwan Research Hub,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發表的政策論文 “Anchoring Taiwan’s Future during Trump 2.0: Building Resilience from Within.”

本文發表於《端傳媒》。

隨著特朗普(台譯:川普)開始他作為美國總統的第二次執政,其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再次將全球焦點投向台灣。台灣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潛在衝突點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重鎮。華府持續以與中國的戰略競爭視角來看待亞太地區的夥伴關係,北京則繼續推進其經濟與地緣政治議程,台灣正步入一個全球分裂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時期,而這種狀態將不限於特朗普接下來四年的任期。

在美中經濟、地緣政治與科技競爭的背景下,台灣正面臨高度複雜且備受爭議的經濟與社會挑戰。台灣社會因此展開討論,試圖找出如何提升國家安全、永續發展與人民生活福祉的方案,並思考如何分配公共財政來實現這些目標。台灣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影響著台灣在未來四年內應對美國外交政策變數的能力,以及未來長遠保持堅韌的能力。

關於作者
Picture of 黃思爲
黃思爲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 發展主任

Picture of 費凱琳
費凱琳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 研究主任

亞太的民主發展與社會韌性

亞太地區正在面臨各種政經體制上帶來的社會挑戰,在人口老化貧富不均、氣候變遷及政治極化等困境逐步逼近下,亞太社會又該如何培養社會韌性?本會工作論文以亞太視角進行比較性研究,探究社會韌性不同政治體制的關係。

亞太地區的錯假資訊與疫苗猶豫

This series examines how different countries experience vaccine hesitancy, both historically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role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in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efforts to promote vacc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