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第三屆國際論壇

第三屆國際論壇

過去世界長期仰賴的國際貿易、永續政策等全球秩序正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變化莫測的局勢。在這之中,亞太各國如何共同推動社群健康、促進永續發展,並激發創新動能?隨著經濟與政治安全面臨挑戰,嶄新的政策思維與果斷的行動,將成為擘劃未來韌性社會的關鍵。

亞堅會 2025 國際論壇匯聚全球頂尖政策制定者、產業領袖及學者,共同探討如何以創新的策略因應此一動盪的時局。本次論壇將聚焦亞太地區如何引領世界,主題涵蓋氣候變遷與公衛挑戰、多元包容的成長、創新的公共治理等跨領域議題。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想像更多元的未來,在變動中共同開創亞太的堅韌新視界。

觀看直播錄影

活動回顧

開幕主題演講

美中新冷戰,亞太如何突圍

Picture of Sir Robin Niblett
Sir Robin Niblett

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傑出研究員,前所長兼執行長 (2007–2022);著有《The New Cold War: How the Contes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Will Shape Our Century》

「亞太國家現時無法依賴美國,當提高自身韌性」,論壇開場專題演講中,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傑出研究員,前所長兼執行長 (2007–2022) Sir Robin Niblett 說道。Robin Niblett 為首次訪台,他在「美中新冷戰,亞太如何突圍」開場專題演講中表示,隨著川普上任,世界已「進入新冷戰的第二篇章」——川普顛覆了秩序,美中意識形態的相牴觸將為21世紀的國際關係定下基調,但這樣的局勢並不會持續太久,美國為應對中俄聯盟,勢必回歸與亞太國家合作的路線。而在此之前,亞太地區必須加強彼此之間的夥伴關係、為未來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最後,Robin Niblett 提出三項建議:加強能源與數位韌性、建立區域規模的合作、以及審慎對待與美國的關係。

專題討論

公共挑戰下的私部門解方:亞洲企業如何因應新局

蔡明忠 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富邦集團董事長

林文興| 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淡馬錫控股主席

新浪剛史|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三得利控股會長

主持人 鮑杏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執行長

本場次由鮑杏婷主持,三位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討論在動盪時代下,私部門應如何自處並同時提升社會韌性。蔡明忠認為亞太地區的私部門一直以來較為被動,常傾向於等待政府提供解方,因此私部門應該由被動轉為主動,承擔更多責任,並支持公部門維持社會安全網。林文興也強調企業應視企業社會責任為必須,且協助國家維持社會的健全應是企業的義務之一。新浪剛史則回顧他領導日本企業聯盟與公民社會互動的經驗,指出公眾往往對私部門抱持懷疑態度,而這樣的聯盟能加強社會大眾對於私部門的信任。本場講者一致認為「企業領袖應將ESG精神融入企業的DNA中」,如此一來私部門才能引領該區域走向更堅韌的未來,一個將資源投注於大眾的社會。

專題討論

健康共榮:聚焦太平洋地區的氣候與公衛

引言人 林靜儀|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前外交部「台灣醫療計畫」駐吐瓦魯協調人

Sir Collin Tukuitonga|亞堅會資深學人、奧克蘭大學太平洋和全球健康中心共同主任

Li’amanaia Roannie Ng Shiu|奧克蘭大學太平洋和全球健康中心共同主任

Emi Chutaro|太平洋島國醫療官員協會執行長

主持人史書華《天下雜誌》資深主編

本場次由林靜儀次長引言、史書華主持,探討太平洋地區面臨健康不平等加劇以及氣候危機的雙重威脅下,國際夥伴關係需如何加強韌性。林靜儀在引言時強調了該地區對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並指出台灣與太平洋島國是「情同手足」,將持續為該區域提供醫療支援。Sir Collin Tukuitonga 提到太平洋島國之間距離遙遠,他們不得不將本已面臨財務危機的醫療系統分散到不同的島嶼上,同時還面臨醫護專業人員長期短缺的問題。Li’amanaia Roannie Ng Shiu 嚴正指出,太平洋地區到了2030年,每六人中就有一人沒有乾淨水源,而且每年至少需十億美元來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光靠我們自己還不夠,太平洋地區亟需國際夥伴的幫助及合作。」Emi Chutaro則表示,近期美國刪減預算是一場混亂,對太平洋地區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專題討論

川普、貿易與關稅:在衝擊中守護經濟韌性

Kathy Matsui|MPower Partners 聯合創始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內閣辦公室政策評論員(2015–2020)

Mara Rudman|亞堅會實務資深學人、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 James R. Schlesinger 傑出教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柯林頓內閣國安副助理

艾西亞|亞堅會董事、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蓋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

主持人吳怡農|壯闊台灣創辦人

本場次由吳怡農主持,探討亞太地區該如何應對川普 2.0 帶來的經濟衝擊以及防範未來的類似挑戰。Mara Rudman 指出,經歷近期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後,世界各國處在一個微妙平衡,也正在基於自身的政策重新評估調整與美國繼續來往的方式。艾西亞與 Kathy Matsui 也表示,像這樣的劇烈貿易政策動盪,更凸顯了韌性的重要。Mara Rudman 與 Kathy Matsui 檢視了川普第二任期政府執政百日期間關稅政策對亞太經濟和全球關鍵供應鏈的衝擊,並指出為發展更具韌性的經濟,亞洲國家必須重新思考現有的國際貿易關係和規範,以及探索創新的印太區域經濟合作模式。艾西亞提到,歐洲的參與能減緩世界經濟局勢往大國兩極化的方向發展;Kathy Matsui 則強調,日本需發展國家內部的韌性、探索更多可能性,才能應對像這次關稅的劇烈衝擊。

專題討論

研究合作與國際交流:脫鉤大潮中的創新與人才培育

引言人 陳明祺|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前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史維|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何漢理|亞堅會董事、國立政治大學玉山學者、維吉尼亞大學巴頓領導力與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

那原道|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Taiwan)執行長

主持人 彭瑞秋|傅爾布萊特學人

本場次由陳明祺次長引言、彭瑞秋主持,探討國際合作仰賴自由交流的思想與資訊,而學術界應如何在維護開放交流的同時,兼顧潛在的安全風險?陳明祺回顧了過去有關限制中國學生來台就學所引發的爭議性討論,並指出,目前台灣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學生交流日益蓬勃發展。史維則強調學術「脫鉤」在實務上並不可行。他以自身參與之國際學術期刊為例,指出這些期刊廣納來自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學者,若僅限單一國籍學者參與,不僅無助於提升學術品質,反而將為國際合作設下重重障礙。何漢理分享了自身留學與旅遊的經驗,指出跨國學術交流不僅有助於拓展個人對社會的理解,更有助於個體價值觀的反思與建立。那原道則提到,儘管美國聯邦政府對國際學術合作的資金有所縮減,但台美學生交流的熱度依舊不減。他認為,隨著中國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下降,台灣有潛力發展為全球漢學研究的重鎮。

閉幕致辭

去全球化時代,打造堅韌之都

蔣萬安|台北市長

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台北市政府每日持續強化城市的韌性。近期的具體成果包括投入兩億美元於水資源與防洪工程,以及因應每年多達兩千萬次的網路攻擊嘗試所進行的資安防護工作。他以「火鍋」比喻台北,形容這座城市如同一鍋匯聚多元文化與思想的熱鬧湯底,而「民主韌性」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他強調市政府秉持「高效益,低衝擊」的理念,致力於兼顧發展與環境,讓個人與企業皆願意在台北落腳。這些作為,加上台北一貫堅守的多元與民主價值,使這座城市在面對「去全球化」趨勢時依然能展現強大韌性。

結語

Sunjoy Joshi|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副主席

Sunjoy Joshi 於論壇結語中高度肯定台灣、亞太區域各方與亞堅會在推動韌性建構方面的努力,他指出,在國際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韌性才是真正衡量實力的標準」。他強調,唯有深入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並持續調適以因應變局,方能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他呼籲各界拋開傳統的權力政治敘事,擁抱當前所處的新變局,並做出相應調整。最後他點出,真正的韌性,來自於建立更具智慧與彈性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持續推動對話交流,而此也是亞堅會所致力培育的關鍵價值。

2024 國際論壇

亞堅會國際論壇是一個跨界合作、推陳出新的平台,呈現專家觀點,以韌性和創新為亞太領航。2024年國際論壇邀集美國前州長 James Gilmore 及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談論美台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力,並邀請各界共14位專家,探討人類如何在日漸分裂的世界中取得科技突破、推動經濟復甦、強化抗災韌性,實現健康且永續的成長。

合作夥伴